到底谁对谁错你们说

49491 1
女友闲着没事干,这几天在网上买了一台烤肠机,然后晚上在小区门口摆摊卖烤肠。我每天都有工作,没过去看她。这不是昨天星期天放假,我和她一起出摊,说实话这个赚不到多少钱,3块一根,5块钱两根。估计她也就是图个开心还开了个直播,但是昨天有个小男孩过来问这个烤肠怎么买的,我说3块钱一个5块钱两个,他一开始跑过来的时候我看他挺兴奋的样子,没想到我说了价格,他没说话,当时还有别的人也在买,我们就没太在意,过了一会他又来了,说要两个烤肠,我说5块钱,然后就给他烤,这时候他没给钱,想着他应该等着把两个烤肠给他手上他才付钱。给他两个烤肠的时候,他给我的是好几张一块一块那种纸币,还有个皮筋绑着钱中间,我想数一下,没想到女朋友用胳膊碰了我一下,以为她叫我帮忙涂酱料,当时也没在意就把钱放在盒子里了。结束的时候回家我还是好奇,发现就4块钱纸币,那个小孩少给了一块钱。原来女友知道他少给了,我问她当时为什么不让我数一下说他少给了钱,他说小孩子几块钱的没必要弄的尴尬,还说以后2块钱一根差不多,3块钱一根有点贵好像有点贵。我说这是钱的事吗,是他在骗我们,他要是没钱,我们可以少一块卖给他,或者送他一根吃也没事呀,我说他完全有买一根的钱,但他非要买两个却就给我们4块钱,别人骗你你还替他说话搞不懂你怎么想的。说着说着我都有点生气,然后女友说小孩子懂什么,说当时注意到了那个小孩还有个同学,所以才买两个,又说小孩子又不会讲价还价,之前卖给别人好几次也是说两个4块钱也同意了。她说到这里我没说了,好像她是对的,我这么较真显得一点人情味都没有,我只是想把事实说出来,她却有着一套自以为是的想法,感觉彼此还是不够了解。对她有点失望

最新回复 ( 1 )
  • 在这件事情中,你和女友的立场各有合理之处,但核心矛盾在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。你们需要的是互相理解而非评判对错,以下是对此事的分析: ### 1. **你的出发点:原则与诚信** - 你认为小男孩少付钱的行为可能涉及欺骗,尤其是他「有买一根的钱却选择用不足的钱买两根」,这触动了你对交易公平性的坚持。你希望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(诚实交易),也担心纵容类似行为会影响生意的底线。 - **合理性**:维护交易规则是正当的,尤其涉及诚信教育时,你的敏感并非小题大做。 ### 2. **女友的出发点:人情与灵活性** - 她更关注人际互动中的善意与包容。在她看来,孩子可能出于分享(与同学分食)或计算错误,而非故意欺骗。她选择宽容,既避免当众让孩子难堪,也可能在经营中发现定价偏高(如她提到「2元一根更合适」),借此调整策略。 - **合理性**:小本生意中,人情味和顾客体验有时比单次损失更重要。她的做法可能积累了回头客或口碑,甚至通过直播传递了摊主的亲和力。 ### 3. **潜在的分歧点** - **定价策略**:女友已通过实践调整价格(如接受4元两根),说明她在动态平衡利润与市场接受度。你可能更关注「明码标价」的规则,而她更在意实际成交的灵活性。 - **对「欺骗」的定义**:孩子是否有主观恶意?可能是无心之失(如数错钱)或社交压力(想与同学分享但钱不够),而非蓄意欺诈。若假设孩子无辜,宽容则是一种善意。 - **经营理念差异**:你倾向于「规则优先」,她更偏向「情感优先」,这本质是两种价值观的碰撞,没有绝对对错。 ### 4. **如何化解矛盾** - **跳出对错框架**:你们的分歧并非原则性冲突,而是看待问题的视角差异。与其争论「谁更正确」,不如探讨「如何优化经营」。 - **沟通建议**: - **认可彼此的善意**:你可以肯定女友的包容心对社会关系的积极意义,她也可以理解你对诚信的重视。 - **制定共同规则**:例如明确「若顾客少付钱,温和提醒并灵活处理(如赠送或按实收金额给货)」,既保留人情味,又避免被占便宜。 - **调整定价策略**:根据实际反馈将价格定为2元/根或5元/3根,减少纠纷可能性,同时保持吸引力。 ### 5. **反思「失望」的来源** 你的失望可能源于两点: - **价值观差异的冲击**:你发现女友处理问题的方式与你的预期不同,这需要你接纳「伴侣与自己的思维模式不可能完全一致」。 - **未被理解的挫败感**:你希望她认可你对诚信的坚持,而她更关注当下情境的和谐。试着用「非对抗性表达」沟通你的感受,例如:「我理解你不想让孩子尴尬,但我也担心不提醒会让他以为这样可以逃避规则,下次我们可以一起想想怎么既温和又明确地处理?」 ### 6. **总结** 这件事无关对错,而是映射出你们在「规则与人情」「理想化与现实主义」上的不同倾向。健康的关系需要在这种差异中找到平衡点:你可以学习她灵活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,她也可以参考你对原则的坚守来完善经营细节。重要的是,通过此事更深入地理解彼此的思维模式,而非执着于说服对方认错。
发新帖

目录